武則天為什么沒有皇帝的廟號?她到底算不算皇帝?
在我國古代的歷史上,皇帝作為至高無上地位的人,他們所擁有的權力可以說是非常大的,因此皇帝位置才會那么吸引人。而在很多皇帝死后,他們都會有一個“廟號”,比如唐太宗、宋太祖這樣的稱呼,都是皇帝的廟號。但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,歷史上被認為是唯一一位女皇的武則天就沒有廟號。不過,武則天登基成為皇帝,后來又自己退位,她的身份也還是曾經當過皇帝的,為什么她死后卻沒有廟號呢?后世人稱呼她最多的還是武則天,這又是為什么呢?
1、武則天為何沒有廟號
武則天 決定立兒子李顯為太子。最后,讓位給李顯的武則天令去帝號,仍稱自己是則天皇后,死后,仍和自己的丈夫李治合葬,也因此乾陵成了一座埋葬著兩位實際獨立當政的皇帝的陵墓。
帝號指的中國封建政權最高統治者的稱號。包括謚號、廟號、年號和尊號。武則天的帝號是則天大圣皇帝
歷史上不止武則天去過帝號,趙佗也去過。去帝號表示稱臣,武則天讓位給自己的兒子,而且與丈夫合葬,說明她放棄了皇帝的身份,至于她怎么想的,我個人1653分析與宰相張柬之為首的強硬派,決定以強對強,用強硬的手段逼迫武則天讓位給太子李顯,重新恢復李姓天下有關。 張柬之為了打擊武則天恢復李朝控回制了京城兵權,籠絡了各個要害部門。武則天當皇帝時已經很老了,那時反對他的勢力很強大,他們要求她讓位給李顯,甚至答派兵逼宮,不得已武則天才把皇權叫出來,而且聲明去帝號。
2、武則天與天象
當武則天還在幼年襁褓中時,袁天罡一見到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便吃驚地說:“夫人的骨相,一定能生貴子!”武則天的母親便把兩個兒子武元慶、武元爽領出讓袁天罡相面,可是袁天罡一看說可以官至三品,只不過是能保家的主兒,還不算大貴。楊氏又喚出武則天的姐姐武順(后封韓國夫人)讓袁天罡相,袁天罡稱“此女貴而不利夫!”最后由保姆抱出穿著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則天,袁天罡一見襁褓中的武則天大為震驚,說她“龍瞳鳳頸,極貴驗也!”但又遺憾地說:“若為女子,前程不可限量,將來必為為天下之主!”
貞觀(627年-649年)初年,太白金星多次在白晝出現。太史令李淳風占卜說:“女主昌?!边@時民間又廣傳《秘記》之言稱“唐三世之后,女主武王代有天下?!碧铺诼犝f后非常不悅。后來,負責守衛玄武門的左武衛將軍、武連縣公李君羨(籍貫武安)在酒宴上道出自己的小名為“五娘子”,因他的“官邑屬縣”都帶有“武”字,遭到太宗猜忌,最終被下詔誅殺。
太宗曾私下問李淳風:“《秘記》所言可信嗎?”李淳風答:“臣仰觀天象,俯察歷數,發現此人正在陛下宮中(指武則天),是陛下的妻妾,不出三十年將成為天下之主,把李唐子孫屠殺殆盡,已成定數?!碧诓灰詾槿?,說:“把凡是有嫌疑的人統統處死如何?”李淳風答道:“此乃天命,不能違背。未來稱王的人殺不了,再殺也只能徒增無辜。況且三十年后此人已老,也許心存善念,禍害小些?,F在即便找到并處死她,那么上天或許會降下更為強大的人,那么恐怕陛下子孫將無一幸免?!碧谡J為李淳風所言有理,便不再過問此事。
天授二年(691年),即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,李君羨的家屬入朝申冤。武則天也認為自己才是“女主武王”,于是追復李君羨的官爵,以禮改葬。
3、武則天怎么死的
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、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,常傅朱粉、衣著華麗。武承嗣、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,甚至為他們執鞭牽馬。當時,武則天已經進入暮年,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,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,她將二張兄弟當做耳目。二張逐漸插手朝政,陷害宰相魏元忠,不僅跟大臣結怨,也使得武則天回歸李唐、傳位太子的形勢發生逆轉,引起了政局的復雜化,武則天母子、君臣關系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。據史料記載,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因與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潤一起議論二張,被構陷處死。
神龍元年(705年)正月,武則天病篤,在迎仙宮臥床不起,只有張易之、張昌宗兄弟侍側。宰相張柬之、崔玄暐與大臣敬暉、桓彥范、袁恕己等,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,佯稱二張謀反。于是發動政變,率禁軍五百余人,沖入宮城,殺死二張,隨即包圍武則天所寢集仙殿,要求她退位。武則天被迫禪位于太子李顯,隨后徙居上陽宮。李顯復位后,率百官到觀風殿問武則天起居,此后每十日一往。又上武則天尊號為“則天大圣皇帝”,武周一朝結束。二月,唐朝復辟,百官、旗幟、服色、文字等皆復舊制,復稱神都為東都。
據記載,晚年的武則天“善自粉飾,雖子孫在側,不覺其衰老”。等到退位遷入上陽宮后,卻不再梳妝打扮,面容憔悴。一次,李顯入見武則天時,為此而大驚。武則天哭泣道:“我從房陵把你接回神都,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,而五賊(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)卻貪求事功,把我驚動到這里?!崩铒@聽后,悲泣不已,跪地“拜謝死罪”。有觀點認為,正是此事,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仍能夠參與朝政(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謀)。
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(705年12月16日),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,享年八十二歲(《舊唐書》作八十三,此從《新唐書》)。遺詔省去帝號,稱“則天大圣皇后”,并赦免王皇后、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、韓瑗、柳奭三人的親屬。神龍二年(706年)五月,與高宗合葬乾陵。